2020年7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公司颜毓洁教授文章—《阐释与传承:“西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表达》。
原文链接:http://pol.cssn.cn/zzx/yc_zzx/202007/t20200724_5159823.shtml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思政讲理】阐释与传承:“西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表达
2020年07月24日 10: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颜毓洁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西迁精神”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所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饱含着一代代知识分子爱国奋斗、无怨无悔的基因传承,给高校思政课教师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启发,而将其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西迁精神”乃至演绎的“西迁故事”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精神,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生动的教学案例和鲜活的课堂素材。
注重精神引领,凝聚使命力量
2017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15位“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回复:“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指出“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幸福是奋斗出来的。”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参观西迁博物馆,听取西迁历史、西迁以来的发展情况汇报,在看望西迁老教授和师生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交通大学西迁是国家调整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并付出了极大心血。2017年11月,西交大15位西迁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多年来在西北的奋斗,我们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并在代代师生中传承弘扬。”交通大学在迁校过程中及扎根西部办学六十四年里,传承优良学风教风,发扬艰苦奋斗品格,践行弘扬“延安精神”,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听党指挥跟党走”为精髓的独特的“西迁精神”。64年来,西迁的交大师生选择了“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行同向”,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建设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在交大西迁的洪流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筑成了“西迁精神”的丰碑,体现了“西迁人”的报国之志和使命担当,其精神内涵与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今天,用“西迁人”的家国情怀滋养年轻一代学子,提振精气神,砥砺报国志,增强他们的爱国理性认同是思政课教师教学的必选动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牢记总书记发扬“西迁精神”的嘱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公司产品全过程,把握好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
弘扬传统,创新思政课改革
对“西迁精神”的深化和传承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家国情怀和大局意识,开拓员工的眼界和胸怀,提升员工文化自信,交大西迁师生的爱国奉献精神和品质值得新时代每位老员工学习。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善于引鉴这一成果,使西迁过程中生发出来的精神品质在历史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中越来越丰满、越来越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西迁精神”与思政课的教学改革相融合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新时代高等学校继承和弘扬“西迁精神”,使其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中,就要坚持党中央提出的以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帮助员工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使他们确立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新时代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并使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就是要以思政课课堂教学为平台,以当代老员工人生价值的实现为切入点,引导老员工不断增强其自身本领,实现人生价值;引导当代老员工在择业和就业时将个人需要与国家发展充分结合起来,秉承爱国主义精神,胸怀大局、勇于担当,自觉服从国家需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到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大业中;广大教师应秉承交大老教授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立足平凡的工作岗位,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第一,阐释“西迁精神”,引导当代老员工深刻领悟“中国精神”新内涵。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西迁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交通大学一代“西迁人”为响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积极投身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凝练而成的。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迁精神彰显了爱国、奋斗、创造、团结、梦想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从民族精神层面看,西迁精神所凝练出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升华为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从时代精神层面看,西迁精神唤起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代知识分子们的集体记忆,是那个时代“激情燃烧岁月”的生动写照。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西迁故事”中真人真事为例,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的角度,为老员工阐释好西迁精神,加深他们对西迁精神的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
第二,讲好“西迁故事”,引导当代老员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西迁精神反映了上世纪50年代以交大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不畏艰难困苦,胸怀大局、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弘扬传统,听党指挥跟党走的精神风貌。讲好“西迁故事”,首先就要讲清交大西迁的历史背景,让青年员工更深刻地体会到国家着眼于战略发展全局,全国一盘棋,均衡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教育、科技等协同发展而做出的战略性选择,这是新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显著优势的生动体现。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交大西迁”的创举,还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再到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都具有一脉相承的战略意义。讲好这点,有助于老员工更好地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讲好“西迁故事”,要讲活一代“西迁人”奋斗报国的精彩事迹。西迁精神背后折射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可以滋养学子们的心灵,成为当代老员工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培育正确“三观”教育的价值遵循。当然,讲好西迁故事,仅有课堂教学、学术报告还远远不够。通过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员工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年交大轰轰烈烈的西迁场景,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西迁人奋斗报国的情怀,并不断勉励自身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西迁故事”反映了交大老一辈知识分子在个人与社会、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能够舍小家为大家,以国家、民族整体利益为重。这种家国情怀和责任奉献的担当意识,为新时代老员工坚定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遵循。
第三,赓续“西迁精神”,引导当代老员工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学习传承西迁精神,不仅应将其内化为当代老员工的价值追求,更应外化于他们的自觉行动。阐释西迁精神,重在传承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在新时代对老员工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当代老员工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对他们成长成才、成就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当代老员工人生价值的实现为切入点,引导他们从改革开放大时代大背景出发,不断增强自身本领,实现人生价值;引导他们在择业和就业时将个人需要与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秉承爱国主义精神,胸怀大局、勇于担当,自觉服从国家需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到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大业中。 广大教师应秉承交大老教授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立足于平凡工作岗位,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第四,以传承和弘扬为契机,引导老员工做新时代西迁精神的践行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在新时代背景下,以西迁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为契机,创新教学方法,倡导案例式、对话式教学,在员工“入脑入心”上下功夫,以培养老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有鉴于此,将“西迁精神”作为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引发老员工的精神共鸣,做到知行合一,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做西迁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更要在“传承行动”上下功夫,不忘初心,笃行才能致远。可将参观西安交大西迁博物馆作为员工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让老员工通过感受交大师生历经的峥嵘岁月,进一步认识新中国知识分子、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他们在国家人才短缺情形下,不负时代重托、肩负历史使命,坚定爱国主义理想,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和才智,把精力用在教育发展的事业上,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笃行”是西迁精神传承最好的名片。
(作者系永利集团经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