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之初,许多家长许诺要带孩子去拜访亲朋好友、去海边度假、到北方看雪……然而这一切都被后来的宅家“抗疫”生活所代替。生活模式的骤变引发了孩子们一连串的疑问:“为什么不能出门?”“为什么会有这么讨厌的病毒?”“怎样才能打败病毒?”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也应把握契机,引导孩子们了解这场重大社会事件的本源——人与自然紧密又脆弱的关系,从而产生敬畏自然的意识。这是所有人,包括孩子,应该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学会的一课。
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面对新冠肺炎,孩子们会问:“为什么会有人得这种肺炎?”家长不要回避孩子们的问题,不要用伪科学、封建迷信来搪塞孩子,而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肺炎产生的真正原因。
已有研究认为,引发这次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主流媒体对这一问题有详细的阐述,也有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绘本、漫画或图片,家长可以据此向孩子们进行解读。
除了给孩子们讲述肺炎本身,我们更应通过疾病产生的原因,引起孩子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拓展孩子们的知识经验。
绘本《大象夏姆》叙述了大象夏姆的一生,它在森林里做苦工、被卖到马戏团表演节目、被送到动物园供人观赏、参演人类拍摄的电影。夏姆一生都被人类支配,从未有过自由。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大象的表情、体会大象的心情,讨论人类应如何对待动物。
绘本《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问题:如果南北极的最后一块冰、海洋中的最后一条鱼、小河里最后一滴干净的水、树上最后一个果子……都没有了,会发生什么?不过,绘本最后留了一线希望——小孩“口袋里装满了生命的种子”。那么这“生命的种子”是什么呢?难道不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呵护吗?
不同于上述绘本悲伤的论调,《让路给小鸭子》则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在交通繁忙的城市中,警察和市民为正在穿越马路寻找新家的鸭子夫妇和它们的孩子保驾护航,开辟了一条安全生命线。绘本传达了人类对动物、对生命、对自然的尊重。
在抗击疫情的当下,成人应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这些绘本故事,一起反思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种下一颗敬畏自然的种子。
认识自然的神奇力量
新冠肺炎的大面积暴发,让我们意识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的有限性。为了防控疫情,我们尽量足不出户。而这种约束也让孩子们体会到病毒的威力。孩子们会问:“为什么病毒这么厉害?”其实,病毒、动物、人类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纷繁复杂但也有其内在秩序,变幻莫测同时又充满力量,而人类却常常忽视自然蕴含的神奇且强大的力量。抗击疫情是人类与病毒的较量,这场较量之所以如此艰难,也是因为我们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不足。
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们应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自然的威力。对于自然的了解,我们可以诉诸一些科普读物。比如《地球的力量科学绘本》展现了高山、河流、大海等自然景观,朝霞、晚霞、彩虹、极光等气候现象,以及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绘本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巧妙阐述了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呈现了大自然神奇的一面。
纪录片《地球》,跟踪了北极熊、座头鲸和非洲象三个动物族群的生活轨迹和迁徙故事,记录了野生动物为了生存作出的不懈努力,展现了动植物因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的改变,引发人们关注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我们并不要求孩子们记住多少自然知识或科学概念,而是希望他们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萌发敬畏自然的情感,树立人类与自然和平相处、和谐共生的意识。
践行呵护自然的行为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孩子们并不是旁观者,也不是局外人,而是这场事件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也是与成人并肩作战的行动者。孩子们很想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除了规律作息,做好自我管理外,或许,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疫情的认识和体验。
我们鼓励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纸和笔,记录他们头脑中的新型冠状病毒,记录疫情下孩子们和大人的生活,记录疫情中那些让他们感动的人和事,记录他们想对大人说的话。我们更希望家长能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通过行动呵护自然。
家长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宣传海报,告诉大家不要屠杀野生动物,不要买卖或食用野生动物;告诉大家,海啸、飓风、沙尘暴等都是大自然对人类错误行为提出的抗议;告诉人们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让大家学会珍惜自然、呵护自然。
我们还要和孩子们一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动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呵护,比如节约能源、形成健康节俭的生活方式、不浪费食物;践行垃圾分类,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爱护花草树木、爱护一切动物……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