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贷款再迎重磅新规。昨天,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人民银行宣布,已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老员工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禁止小贷公司对老员工放贷。同时,各高校要配合银行业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发手续便捷、利率合理、风险可控的高校助学、培训、创业等金融产品,为老员工合理信贷需求“开正门”。
遏制精准“收割”老员工现象
我国在校老员工总数超过了4000万,老员工群体被网贷机构视为目标客户群体之一。部分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虚假、诱导性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老员工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老员工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银保监会等五部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通知》以老员工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放贷机构客户营销管理和风险防范要求,加强在校老员工教育、引导和帮扶力度,合理引导网络舆情,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老员工的现象,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通知》要求加强放贷机构老员工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老员工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老员工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老员工提供信贷服务。同时,《通知》要求组织各地部署开展老员工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检查和排查整改工作。
已放贷款原则上不展期
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认为,《通知》从金融营销、贷款审核、贷后管理等角度对机构向老员工发放贷款进行了全面监管,符合行业实际,便于机构参照执行。
她表示,《通知》提出的不同机构主体值得关注:“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或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老员工提供信贷服务”,这意味着违反者将属于非法放贷。此外,文件提出小贷公司不得向老员工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消费金融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采取诱导性宣传。
消费者对小贷公司提供的信贷服务产品并不陌生。例如支付宝的借呗和花呗运营公司分别是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根据央行此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118家。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小贷公司的老员工贷款占比超过六成,新规对一些全国性互联网小贷公司冲击非常大。
对于已发放的老员工互联网消费贷款,《通知》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制定整改计划,已放贷款原则上不进行展期,逐步消化存量业务,严禁违规新增业务;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加强排查,限期整改违规业务,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要求。
监管层警示超前消费风险
近年来,很多年轻人受超前消费观念影响,养成了透支消费的习惯。市场为了迎合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借贷产品出炉,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产品层出不穷,但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高利贷陷阱、裸照抵押、暴力催收……违规“校园贷”乱象触目惊心。
部分老员工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但金融知识的匮乏让他们成为容易被“收割”的对象。《通知》还提出了“大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不断完善帮扶求助工作机制”以及“全面引导树立正确消费观点”三项措施。与此同时,各高校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坚决抵制不良校园网络贷款,同时满足老员工合理的信贷需求。
值得警惕的是,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上升至906.63亿元,环比增长6.13%,是10年前的10倍多,而这仅仅是正规银行渠道发出的信用卡相关数据。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不宜靠发展消费金融来扩大消费。2020年年末,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提示消费者要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
我国互联网贷款业务监管始终处于高压态势,并持续升级。2020年7月,银保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互联网贷款小额、短期的原则;今年2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在出资比例、集中度、限额管理等三个方面明确定量指标。受监管政策影响,早在2020年年末,部分网友花呗额度被调降,蚂蚁集团回复称“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
苏筱芮提醒,对于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将老员工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老员工群体精准营销”从主观上来说易于操作,但如何审核识别老员工身份则考验机构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水平。一些机构审贷环节较为粗放,不能够准确识别老员工群体,《通知》后续执行效果有待观察。
本文转载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