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主页
永利集团
永利集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永利集团 - 正文
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登载公司菅建伟副教授文章
2022-03-27
阅读:

2022年3月25日,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登载公司菅建伟副教授文章——《“西迁精神”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发展的现实启示》,以下是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为新时代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及发挥人才政治引领作用指明道路和方向。青年人才是党和人民各项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未来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主力军。青年的成长发展关系着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走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确保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热切关心青年成长成才,多次在重要讲话论述、给青年的回信,特别是在高校考察期间对广大青年给予肯定和赞许,同时对青年未来发展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为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工作提供重要遵循。

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考察交大西迁博物馆,亲切会见老教授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回顾习近平总书记曾3次点赞的“西迁精神”,其中饱含着对老一辈中国知识分子心有大我、勇于奉献、开拓创新和奋斗报国的肯定。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15位交通大学老教授的回信中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2018年,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西迁老教授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获“最美奋斗者”称号。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通过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种伟大精神,其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交大西迁人为代表所铸就的“西迁精神”赫然在列,它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所形成的其他重要精神,都蕴含着爱国、奋斗、奉献、创新等精髓要义,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做好新时代西迁新传人指明方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交大西迁无疑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精神史。深入挖掘和阐发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内涵,从老一辈知识分子身上汲取“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涵养“无私奉献”的标杆精神,秉承“弘扬传统”的创新精神,激发“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有助于广大青年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功绩。

当代青年要继承老一辈知识分子“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

交大西迁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调整的成功典范,是新中国广大知识分子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进而开创未来的一次伟大行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新中国高等教育及其工业化建设布局均对交通大学内迁提出了迫切要求。周恩来总理高度重视西迁工作并强调:从全局来看,交大西迁是支援西北人才建设和经济建设,对陕西有利,对西北有利,对国家有利,对交大本身发展也有利。因此,交大西迁遵循了“必须从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一切为了更好地动员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出发,要努力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一总体原则,最终做出主体内迁的决定。

西迁的曲折过程反映了广大知识分子“胸怀祖国、心有大我”的大局观。从1955年党中央作出交大西迁的指令到1959年西迁的结束,其过程一波三折,西迁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党中央坚强领导、广大知识分子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拥护以及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时任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彭康、著名热力工程学家陈大燮、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等学者型领导率先垂范,员工们踊跃随行,极大地点燃了在那个火热年代广大师生“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士气和激情。交大西迁时校园里广泛流传了三句口号,“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体现老一辈西迁人“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最终,西迁人用艰辛绘就出一幅充满着中国知识分子“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精神气质和“奋斗报国”精神姿态的精彩画卷。

新时代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西迁群体“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气质,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将祖国需要与个人选择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广大青年应将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舍小家顾大家,在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成长发展,以更加主动的历史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时,还应坚守正确政治立场,持续补足精神之钙,在高度认同国家各项政治制度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当代青年要继承老一辈知识分子“无私奉献”的标杆精神

西迁精神是以交大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它不仅属于交大,也属于我国整个高校群体。“西迁精神”的提出唤醒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广大知识分子响应“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这一国家号召的集体记忆,在广大知识分子心目中树立起“无私奉献”的精神标杆。据记载,“一五计划”期间,仅沿海城市内迁到西部地区共有13所高校,7所落户西安,其中交大西迁对引领西部科教事业发展和国家建设起到积极示范带动作用,改变了整个中国西部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

爱国是奉献的底色,奉献是爱国的实践表达。“奉献”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和实践品格之一,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境界,体现正确的义利观。中国古代思想家重视整体利益,倡导“夙夜在公”“公而忘私”。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个人自觉将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无私奉献,先公后私,顾全大局。主观来看,交大西迁的成功以及西迁群体之所以能够“打起背包就出发,到祖国和人民需要去的地方去”是基于“国家的需要就是知识分子的责任”这一思想觉悟和行动自觉。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交大西迁的教师中无论是年迈的老教授们,还是风华正茂的年轻教师,亦或是后勤工作人员,他们中有的举家搬迁,有的只身一人义无反顾来到大西北,甘愿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甚至不惜卖掉上海的房产。这对个人发展和家庭而言都是一种极大的牺牲,体现了西迁人“忠于使命、无私奉献”。

“西迁精神”与同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都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蕴含着“无私奉献”的道德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社会思潮的相互交织,倡导“奉献精神”有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推动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人生价值取向树立标杆。每个时代,个人的人生选择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西迁精神鼓舞和激发了当代中国青年将个人的成长发展融入国家需要,正确地处理个人与民族、国家、社会、自身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有历史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代青年要秉承老一辈知识分子“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精神

“弘扬传统”作为西迁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反映出老一辈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创新特质。创新内在地包含着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内涵。一方面,交通大学拥有独特的校园文化与精神,并在西迁后很好地得到传承。感恩文化是交大办学传统中的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交大西迁群体中许多老一辈知识分子青年时期曾经在战火纷飞和国破家亡中求学,对党和国家的培养怀有感恩之情。因此,对于很多西迁人来说“听党指挥,跟党走”是一种感党恩、报党恩的表现。教学方面,“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也是老交大优良传统。在交大西迁后60多年的时间里学校共培养了30多万高素质人才,其中50%选择留在中西部建功立业。还有很多毕业生放弃发达城市优越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平台而选择留校任教,很大程度上是受西迁精神的激励和感召,并成为西迁精神的一代代传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继续书写着交大新的辉煌。

另一方面,一部交大西迁史也是一部知识分子筚路蓝缕的创新创业史。从挥师西安到扎根西北60余载,面对当时西安工业基础薄,教育、科技、经济整体比较落后,地理位置偏远等困难,交大师生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从学校选址到金锣密鼓的基建再到新生如期开学,最难能可贵的是交大没有因为迁校而迟开一天学,少开一门课,少做一个教学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西安交大迎来了创业史上辉煌期,教学科研等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逐步迈入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步入90年代,西安交大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大学名单。2017年,西安交大入选国家一流大学A类建设名单。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60多年来,交大师生艰苦奋斗,薪火相传,在各个学科领域埋头深耕,不断创新,创办了一个又一个新专业、新学科和创建了多个国家一流重点实验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各个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今天,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号召,西安交通大学已经拉开了二次西迁和第三次创业的序幕,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正如火如荼地探索着大学与社会融合发展新模式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形态。作为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西安交通大学将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

进入新时代,为实现2035年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广大青年人才传承西迁精神,将科研聚焦和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核心关键技术领域;需要国家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陕西“秦创原”的建设发展也需要广大青年人才牢记国家使命担当,传承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更大智慧和力量。